如何正确地规范肝炎诊疗?
来源:瑞康网 于 2017-04-13 11:46:12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严重也最为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每年死于肝炎及相关并发症的患者超过30万人,诊疗花费超过1000亿元。很多患者因肝病致残、致贫或受到歧视。
“以往我国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缺乏规范,关键技术难以突破,医生没有统一的治疗指南,全凭各自的临床经验。病人治疗花费高,效果差。”段钟平说,2002年,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由该院牵头,北京17家医疗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开始向病毒性肝炎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发起集体攻关。这也是北京市历年来在关系百姓健康的生命科学领域启动的级别最高、力度最大、参加单位最多的科研项目之一。项目实施5年来,在技术研发创新、成果推广与转化、重大课题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产出远远超出预期目标”。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千头万绪,千差万别。从何入手,如何规范,成为摆在专家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到医院就诊的肝病患者所要进行的检查不外乎四大项:查病毒、查肝功、做B超、做病理。抓住这4个关键环节,也就使诊断有章可循。研究人员首先从这4个环节入手,各个击破,最终串起了病毒性肝炎规范化诊断的“链条”。
查病毒的目的是判断有无病毒感染,从而进行病因学诊断。
“试剂是临床诊断的武器。”段钟平说,我国著名肝病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带领研究人员,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系统比较,初步建立了规范化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体系,提出了病毒性肝炎和原因不明肝炎的病原学诊断程序,使“病因不明病毒性肝炎”的确诊率得到显著提高。
“在肝功能检查环节,肝炎化验项目从50项‘瘦身’到6项,既提高了诊断效率,也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花费。”段钟平介绍说,目前肝炎化验项目多达50项,随着技术进步,化验项目也趋于细化。
超声检查是肝病最常用的无创性诊断手段。但同一患者在不同医院做的B超结果可能差别很大,原因就在于检查指标较为笼统,一些指标的描述完全取决于专家的个人感受和经验,量化不够。
研究人员通过对681例不同阶段慢性肝炎的45项精细超声指标的研究,提出了超声积分法半定量诊断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使常用的肝炎B超检查结果由经验描述为主过渡到客观指标量化计分,准确率显著提高。
通过量化实现标准化的科研思路,同样也体现在病毒性肝炎病理学诊断的规范化进程中。段钟平指出,病理组织学诊断历来被认为是肝炎诊断的金标准。但我国临床应用的病理诊断评分系统多为“舶来品”,是国外专家基于酒精性肝病、丙肝等非乙肝病人提出的,并不完全适用于对我国众多乙肝患者的诊断。课题组通过600多例的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建立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慢性乙型肝炎组织标本诊断规范、病变的半定量计分系统和软件系统,使我国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更加科学、规范与量化,诊断水平与诊断效率得到同步提高。
最近瑞康举办活动,购买体检可以获得更多优惠呦
凡是在北京的用户,可以通过链接进入我们北京体检的活动页:http://www.rkang.cn/pek
凡是在杭州的用户,可以通过链接进入我们杭州体检的活动页:http://www.rkang.cn/hgh
推荐阅读: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
上海市浦东区浦东...
上海市黄浦区西藏...
上海市普陀区真光...
上海市张杨路56...
客服电话:
400-630-2100
8:00-17:30